佛教主张不杀生,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。总之,佛教不鼓励杀业,凡与杀业有关的,都应该给与尽量避免。 第二条戒,不偷窃。人生最大的心魔就是贪,贪念一起甚至可以蛇吞象,小至漫步在公园不经意的采了一朵花,都犯了偷窃。所以我们每有种种举动前,先三思,如此作法,可有犯戒,不要因物之微细而纵使。 第三戒是不邪淫,始于男女的夫妇关系而已,除了夫妇之外的关系都是不正当的。我们时常可以从报纸上阅到某某情杀案,争风吃醋等报导,就是这样引起的。所以才有这条戒律的产生,教导众生处理情感由混乱变为有条理,从矛盾成为和谐,以家庭的伦理为基础,过着幸福的生活。 第四戒为不妄语,此戒是使人们觉得最矛盾的戒条,例如做生意有时很难说实话。所谓老五卖瓜,自吹自夸,如果卖的瓜不说瓜甜,就无人问津了。既然如此,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,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戒,为了做成生意而骗人上当的行为,这并不是必须的手段而是一般商人的习性。 有些行业往往漫天开价,目的是要等顾客讨价还价,这也跟顾客的习性有关,如以不二价号召的话,生意差一些,利润也跟着减少,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应拥有此正确观念,应该带动此风气,诚实无欺。也许刚开始时,会非常辛苦经营。日久之后,你的信誉就能为你赚大钱,我们应该以自利利人的心态来赚取应得的利润。不管从事任何行业,都须以真心诚意待人,坚持行正业,福报无边。 第五戒不喝酒,饮酒此戒条是源自印度。因为印度佛教重视智慧,若多饮酒容易乱性,为了保持清醒,利于精进修行。而且饮酒之后还能够自制而不致昏乱者不多。 若据现代的佛说法,为“饮不及乱”就无伤大雅,千万别饮到乱性,到处惹事生非,就有失威仪与形象,此戒不只是戒酒而已,也包括一切属于麻醉的物品,如:吸食大麻及毒品等,也被列为第五戒里。 如果信众们从今以后不伤害众生,不偷不贪人家的东西,不乱说人家是非及欺骗人家,不去拐骗人家女儿太太,不吸食一切有麻醉功能的物品,保持清醒理智,即使不必拜佛也可得到上天护持保佑。 所以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坚守五戒,那么全世界的警察局都要关门咯!人民就可过着安居乐业,永享太平的日子。 |